最近幾年,人工智能的“風”特別大,人們總幻想著像電影《超能陸戰隊》裏的“大白”真的會出現在現實當中。大白雖未能麵世,但AI機器人還是與我們的生活産生聯係與互動。在醫療行業,隨著AI技術的加速進步,其應用到醫療領域有哪些實際意義呢?
01、醫廢分揀機器人,幫助護士每天減少2個多小時工作時間
近日,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官網報道,醫院來了一位“白白胖胖”的新員工,這位新員工平時負責的工作就是將病人輸液後的廢棄針、瓶、袋進行分揀。同時,這也是全國第一臺輸液醫廢分揀機器人。
自從有了輸液醫廢分揀機器的“幫忙”,醫院護士處理醫療廢物的工作時間大大縮短,這不僅僅是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也降低了護士被輸液銳器所傷導緻感染的風險。按照日均輸液工作量300人次來計算,平均每天可節約工作時間2個多小時,護士便可以把更多的時間都投入到患者身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副院長盛慧明介紹,下一步,醫院計劃在核酸檢測實驗室裏引入機器人。目前,醫院的核酸樣本進入實驗室後的採樣的流程存在諸多的固化、機械式、重複性很強的工作,這些完全可以交給AI機器人來做,同時也可以進一步降低醫務人員被感染風險。
02、智能消毒機器人,15分鍾完成1000m 消毒
據石河子二醫院官網報道,為了能夠對全院各病區提供霧化消毒、紫外線消毒等服務,醫院引進四臺智能消毒機器人。與傳統人工消毒相比,智能消毒機器人能夠針對環境物體和空氣進行自主移動式多點消毒,擁有能夠自動升降多角度立體化噴射口,進一步彌補了傳統消毒機的不足。
據醫院工作人員介紹,該智能消毒機器人可以根據醫護人員設定的係統,自動配置任務時間、路線、內容、走動頻率等完成消殺工作。在消殺結束後,機器人也會自動回到充電樁進行充電,實現完全自動化,進一步方便醫護人員。
03、智能物流機器人,準確無誤運送藥品、器械
此前,上海市兒童醫院瀘定路院區出現幾位個頭不大,本領卻不小的“搬運工”。它們每天穿梭在醫院內自己乘坐電梯、開大門,為兒童患者配送藥物。這幾位智能物流機器人也成了醫院的“紅人”。
上海市兒童醫院院長於廣軍介紹,傳統的人工運輸物資方式是目前醫院的主流,每一家醫院都有數量不等的外包護工,他們主要承擔運送、陪檢等最為基礎的工作,他們都存在流動性大、更換率高、藥品運送錯誤等缺點。而醫院能想到的是,將人工智能應用在物流管理上。
智能物流機器人這個項目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副院長楊曉東的帶領下,上海市兒童醫院保障部嚮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計劃項目(高新技術領域)申報的“智能機器人在數字化醫院智慧物流建設中的應用研究”課題項目及子課題最終獲得批複並予以立項。經過幾個月的前期部署與調試工作,智能物流機器人誕生,據統計,從2018年9月至12月這段運行時間中,它們已持續正常工作93天,成功配送至護士站總計1600次、運輸總距離218公裏,相當於上海到無錫的距離,平均耗時26.1 分鍾。
上海市兒童醫院副院長楊曉東錶示,未來機器人技術還有可能被運用到醫院的醫廢處置、餐飲配送、智能陪護關懷及導醫谘詢等更多醫療場景中去。機器人技術也將成為數字化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院同類建設項目中具有很強的複製性和參考價值。
04、骨齡讀片機測骨齡隻需5秒鍾
在電影《功夫》裏有一句經典臺詞,“小子,我看你骨骼精奇,必是練武奇才”,電影裏乞丐騙小孩子買秘籍,一眼看出他骨骼驚奇,放到現在,這個小孩就不會被忽悠了,因為通過人工智能就可實現骨齡快速、準確檢測。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放射科就有這麼幾臺人工智能骨齡讀片機,隻需5秒內,即可輸出AI骨齡結果以及TW3骨齡,在保證骨齡檢測準確性的同時,也能大幅提升檢測效率及穩定性。
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之所以要引進這些人工智能骨齡讀片機,並不是要來忽悠小朋友買“秘籍”,而是隨著時代進步,家長對兒童生長發育愈發重視,臨床檢測量也越來越大,臨床閱片醫生往往超負荷工作。醫院引進的人工智能骨齡讀片機根據來自不同地區的中國兒童骨齡樣本為基礎,再將骨齡影像特徵與臨床大數據融合訓練骨齡評估模型,支持對新生兒到青春期階段不同性別的兒童骨齡的智能診斷。
據該項目負責人林強認為,醫療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優質的標註數據。以骨齡讀片機為例,其檢測基礎就是海量的數據,優質的標註數據是算法學習、總結、提取經驗的材料。“智能係統在建立模型後,還要通過人工方式不斷完善和培育,從而建立完整的醫療知識體係結構和診斷標準。”
05、康複機器人,把康複當做遊戲
對於腦卒中、脊髓損傷等需要長期臥床、無法自主行動的病人來說,一款康複機器人的麵世讓他們的生活多了一點點希望。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一款完全國産化的康複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在醫院康複訓練大廳內,一名患者躺在康複機器人上,按下啓動按鈕,康複機器人得到指令後,緩緩將躺平的患者直立起來,帶著原本僵硬的雙腿慢慢進行“月球”漫步,甚至還模擬了跳馬遊戲。
據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所以要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康複領域,是因為康複機器人既可以提供有效的康複訓練,又不用增加臨床醫療人員的負擔和醫院的成本,另外,機器人的各項治療數據也可以為醫生提供參考,能夠為後續康複達到準確治療的目的。
這並不是浙大一院康複科與企業合作研發的首個康複機器人,目前,該院康複科與全國多所科研機構、生産廠家進行合作,研發身體不同部位的康複機器人。浙一醫院副院長陳作兵錶示,“希望醫院能夠構建一個智能醫療的康複服務模式,以機器人智能化的’感知、處理、相應’為主線來打造一體化精準康複醫療平臺,實現功能障礙者與醫療康複機構之間的互動,實現患者數據的實時收集,使醫生更精準的掌握患者的康複情況。”
06、隔離病房巡診機器人,減少醫護人員感染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鄭鋼鐵教授主持研發了隔離病房巡診機器人。據鄭鋼鐵教授介紹,該機器人方案在最短時間內集成創新,提供給了抗擊新型肺炎病毒前線醫護人員使用。機器人具有體溫測量、心肺聽診和超聲檢查、咽拭子採樣、藥品分發、物品遞送等功能,以及自我診斷APP和自助分診軟件,可實現高效核查、錄入醫療數據,不但節約人力,還減少醫護人員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