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網頁版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産品萬花筒 > HIFIMAN EF400耳放一體機的平衡之道

HIFIMAN EF400耳放一體機的平衡之道

關鍵詞:智能可穿戴,智能耳機

來源:新潮電子    2024-04-09

芒種之後,才算真正到了臥聽遙蟬的時節。所謂“盛夏的果實”,終歸要有一段聆聽的靜謐,去讓人慵懶,誘人神養。HIFIMAN幾月未見,憋了個妙招,出了一臺耳放一體機,“大力且細膩”為本意,名曰EF400。

顯而易見,在其極具戰略意義的HYMALAYA R2R DAC芯片加持下,EF400有著十年前EF6的推力水平和近乎一緻的音質錶現,卻又兼顧是符合時代特徵的科技本源魅力——小巧的機身之內,不僅蘊含了輕鬆驅動大部分低靈敏度耳機的“動力”,更有著非常實惠的定價。

提醒各位非玩家一句,今日我們所要品析的EF400並不是HIFIMAN初涉桌麵耳放之作。剛剛我們就說,當年HIFIMAN在創業初期就已經推出了獲得充分市場認可的EF6(至於EF1000等作品並不在此文的討論範圍內)。邊仿博士對於技術的“執拗”決定了當時EF6並不是一款傳統意義的桌麵耳放,而是一款專為HIFIMAN傳奇旗艦HE6耳機而匹配的強力作品——不過,盡管EF6很適合需要極大功率的HE6,但適應別的耳機就顯得有些有力使不上了。

如今,HIFIMAN有了新的方式和新的思路,這要感謝科技的魅力,也要感謝遵循務實的“陽明之學”——格物緻用。從DAC到緩沖濾波,定位親民的EF400均採用了四通道差分結構和四聯音量電位器,實現了甲乙類全平衡強勁輸出(不失真輸出在36Ω下超過10V)和充分的玩法,更讓桌麵耳放DAC一體機的“入坑”門檻降低不少。所謂明月驚鵲,清風鳴蟬,這意境往往是一瞬一夕見功力。

堆料,也是講技巧的

作為一臺緊湊到堪稱小巧的桌麵解碼耳放一體機,HIFIMAN對於EF400的“堆料”不僅保持了誠意,更執著於技巧。無氧銅抗震灌封環形變壓器、冗餘設計出色的大電流放大電路擁有30000uf的濾波電容、HYMALAYA R2R DAC模組等等,無疑都充分錶達了“男人家”的態度。

畢竟,發佈EF400時HIFIMAN就強調它有足夠的功率推動“穩如泰山”的SUSVARA。還記得五年前我們在聊SUSVARA時就說過,一般的耳放都無法激起它的熱情,它對於耳放的要求甚至成為一種自我桎梏(因此,把SUSVARA的“悸動”調起來,它會讓你的耳朵爽到極緻)。

所以,既然EF400強調了要完全推開SUSVARA,那首先在電氣組件上的堆料就必須拿出大手筆的姿態。比如,輸出功率達到4.4W/36Ω,是一個非常硬的指標,在這個價位的桌麵機型裏來說。實際上,前期有人測試過,說EF400硬推SUSVARA,音量調整到最大,其動態感覺也差點意思,推HE1000SE倒是遊刃有餘。

不過,後來經證實,當時那臺樣機被HIFIMAN內部設定為中等輸出功率,保守且穩妥的一種常規做法。想想也對,既然選擇入手這臺5000元以內價位的耳放一體機,很少有人會用它去推SUSVARA等需要極大功率的高端平闆耳機(據說國外有人用Feliks Audio Envy耳放把SUSVARA完全釋放開了,那可是十萬人民幣級別物件),這就是“消費現實”,是考慮到價位問題的一種理性。

況且,真有人需要超高的輸出功率,HIFIMAN也並不會吝嗇。或者說,HIFIMAN願意在這個親民的價位裏,實現最大化的能力。也可以說,“用EF400推開SUSVARA”更多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普及化桌麵耳放DAC一體機的標誌性的姿態。

當然,配置的取捨更要講技巧。HIFIMAN給EF400準備的環保材質原色紙盒而非彩盒,這很正常;配件裏除了主機,就隻有電源線,這也很正常。

極簡與細緻的思路碰撞

相對於EF6這位前輩來說,或者相對於大多數桌麵耳放一體機來說,EF400的確算得上小巧,但它畢竟也是超過3kg的物件,也別太寄希望於它屬於微型設備的範疇。從總體感覺來說,它給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紮實”和“精細”。厚實圓潤的旋鈕配合厚實沈穩的前麵闆,漆麵與拋光細節都做到高水平。旋鈕的阻尼感調校得很地道,調整的過程會讓人有明顯的高級感。

從操控的角度來說,EF400可選擇高低增益以及NOS、OS方式,通過旋鈕調節。而耳機輸出口也非常齊全,包括6.35mm、3.5mm單端口、4.4mm、XLR平衡口。後部輸入部分隻有兩個USB口,一個USB,一個Type-C,並冇有其他數字輸入接口。輸出方麵則有RCA和平衡端子。

是的,EF400有RCA輸出也有XLR輸出,所以我們可以單獨將它作為DAC使用,也可以將它連接我們的任何耳放使用。不難發現,從接口就能看出EF400定位主要就是給電腦使用作為一體機或者解碼器另接耳放使用,這是事實,不用回避。額外點贊的事情在於,當音頻市場意識到需要開始用Type-C來籠絡更多“手機音樂愛好者”的時候,HIFIMAN已經做到了前麵。實際上,即便此時,在整個市場裏有Type-C接口的耳放一體機還並不多。

說到Type-C接口的設置,這裏可以展開談談。前麵提到,EF400完全不同於傳統耳放的擴展設計。如果僅看外觀,這就是一臺非常中規中矩的放大器,前麵闆囊括了大耳機常見的四種音頻輸出接口,後麵闆則是XLR和RCA兩種音頻輸出接口。

冇看錯,全是輸出。因為HIFIMAN EF400是一臺解碼放大一體機,後麵闆上是解碼部分的line out接口,而不是傳統的音頻輸入接口。自帶解碼,所以隻輸入USB口的數字信號,外部模擬音頻輸入就不用想了。這種源自對自己解碼芯片的自信,非常有HIFIMAN的風格。

也就是說,一根Type-C數據線連接電腦和EF400,開機即自動識別,就這麼簡單。提示一句,EF400的USB音頻需要安裝驅動,WIN10以下係統可以去官網下載,WIN10和MAC等係統無需安裝。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EF400單端口3.5mm和6.35mm的輸出數據差別明顯,分別適合對應推耳塞和高功耳機,但因為EF400輸出功率在類似競品中屬於非常大的情況,所以即使3.5mm口推耳塞也很容易音量頂格,各位使用的時候要提前準備好預先調低。

還有,考慮到疊放設備的實際需求(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設備),HIFIMAN將EF400的散熱孔都設置在了機身背麵,這種兼顧實用性和整體美學的考慮,也從側麵顯示了HIFIMAN日益成熟的設計方略。如果非要說細節的不足,那麼電源開關的確有些複古風了,而且在機身背麵並不符合這些年的風格,電壓切換則在機身底部。若是我來建議,則希望HIFIMAN在後續機型裏可以將電源鍵放在麵闆區域,並進行一體化(配色協調和材質協調,比如與麵闆一緻的金屬圓方案)融合。

對了,前麵提到的旋鈕調節高增益NOS、高增益OS、低增益NOS和低增益OS等選項的方式,用起來是很順手的。雖然,增益的高低調節是主觀愛好,但NOS和OS哪個更動聽則就完全是兩種玩法派別了。

按照資深聽友的觀點,NOS R2R DAC在相當長的時期,都是世界上最純粹和昂貴的DAC技術,是處理數字音頻最極緻的方法。真不真實不用討論,這還是因人所好,但至少我們可以達成共識的是,好聽的聲音首先是讓自己舒服的聲音。NOS的確能討好更多的人,這也是EF400從一開始就自信滿滿的原因,畢竟3000多元能獲得一臺全平衡NOS R2R DAC,並兼具功率強勁的前置放大器,HIFIMAN瘋起來自己都怕。

知音當然覓知音

我們常說,玩聽音的確離不開器材,知音覓知音的過程對於癡迷者來說就是一種享受。要知道,音感的愉悅是件很主觀的事,但也恰恰是這個“主觀”二字,對技術本身的底子要求變得更具體,不然“玄學”就真的變成一種無病呻吟了。不過,對於這臺EF400來說,似乎自己身兼數職已經把方方麵麵都備得周全了,我們即便不玩額外的器材,也能在天籟裏聽聞知音。

聽音環節,我們與傳統的音頻資深玩家不會採取同樣的“深刻玩法”,畢竟信息受衆群體不同。代錶性更廣泛的,便利性更普遍的,才是我們今天要做的體驗。耳機我們手裏的選擇不多,與之配合的耳機是HIFIMAN DEVA Pro(採用有線連接)和HE-R9(選擇高增益平衡輸出),自家配合自家,算是合拍。推得動嗎?這兩款機型對於EF400來說,小兒科。

從聲音的整個質感來談,HE-R9的聲音細膩但不會過於陰柔,音粒的感覺層次很明顯。聲音飽滿、渾厚,聲線不會太細但不乏精緻,冇有歐係那樣太過註重細節的刻畫。DEVA Pro這種2000元基本的平麵振膜隱形磁體耳機其實更適合被EF400所強化,所營造,所晉級。這種組合,反而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物盡其用——就像,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意思。音源,則用更有代錶性的“普通方式”:電腦直連Type-C。

老規矩,我們選擇的音源風格比較多,但綜合看來,HE-R9與EF400的組合的確有魅力。它們在整個頻譜中失真極低,在兩個頻率極限的極限擴展度很大,甚至有接近靜電耳機的細節錶現能力(至少主觀上我們願意這麼贊一句)。

而且,相對於DEVA Pro染色明顯的特質,HE-R9更強調某些頻段的單獨解構,兩者差價擺在那裏。如此,可使得我們在聽的時候完全不受幹擾,甚至更容易去體會耳機本身的技術特點。在發燒人聲碟的時候,每一個音符都能完整呈現,精美而精確,真實、堅固、飽滿的中頻是最明顯的特點。同時,低音的延伸非常有力,但冇有被刻意加重,這很有意境。

在聽純樂麯的時候,那種極佳的聽感,絲絲入扣的古箏音色,完全不輸於比它貴得多的桌麵耳放。像《琵琶語》和《瀏陽河》這種古箏麯,EF400的聲音非常中正,三頻平衡,溫暖但冇有刻意的音染,很符合HIFIMAN一嚮的調音風格。尤其是聲音的空間定位準確,現場感十足。

有編輯覺得,EF400能夠把不同檔次的耳機的聲音層次感拉近,但也有編輯認為,本來這種東西就是比較主觀的感受,氛圍感和臨場感如果要做到更好,層次感就見仁見智了。我們幾乎都認為感覺EF400的中頻尤其優秀,這是前麵提到的,並且人聲素質極佳。多聽幾天,的確難以相信這隻是一臺三仟多的解碼功放一體機。

有些人喜歡熱鬨,有些人喜歡素雅,渲染的程度決定了主觀的意識,這個我們不作結論,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EF400無論是混聲場景還原,還是人聲還原,都有很大發揮餘地。R2R音色有非常廣闊的營造空間。

綜合來看,EF400在NOS模式下能提供最基本的純淨,其高頻部分接近完美,聲音通透冇有逼仄感,顯得開闊自然。而在中頻人聲部分,特別是蔡琴或者老鷹樂隊這種達到大師級的聲音,幹脆和油潤相輝映。低頻部分,量感上恰到好處,舒服這個詞用得冇問題。

順便說一句,EF400驅動日常的動圈耳塞也是不錯的選擇,但高靈敏度的機型會有可聞底噪,選靈敏度低一些的耳塞驅動起來還不錯,但那似乎又大材小用了。

EF點評

一直以來,很多玩家都言必稱R2R,流連在它所營造的自然悅耳之中,這是Delta Sigma設備無法真正實現的。也可以說,許多人對於音頻解析的認知裏,“最好的DAC就是R2R DAC”是牢不可破的真理。過去的很多年,R2R DAC隻屬於那些頂端的昂貴的設備,直到HIFIMAN帶來了它的HYMALAYA R2R DAC。這兩年,HIFIMAN把HYMALAYA R2R DAC植入了自己的諸多作品,一次次重新定義了各種領域的“體驗門檻”。可以說,實惠之道又兼具適用之道,本身就是一種無法否定的成功,單憑這一點,就值得被大衆錶達敬意。

回到今天的主角。集解碼和耳放於一體的魅力與實用性,是非常討好普通用戶的做法,HIFIMAN深諳與此。所以,我們從EF400身上感歎“平衡之道”這件事甚至已經漸漸上升到了哲學的命題。從外在設計到內在涵養,我們更感歎HIFIMAN這十幾年來越來越顯露出大家風範。

的確,HIFIMAN最拿手的就是他們的平闆振膜耳機,無論多挑剔的玩家,不分派別不分喜好,都承認這個客觀事實。但也許是“男人家”把平闆振膜耳機玩得太霤了,對於大多數“初燒”而言,似乎很容易忘記HIFIMAN對於耳放平臺也有著獨到的剖析及賦予實踐之功力。

總之,EF400這類作品,依舊可以被看作是HIFIMAN劍走偏鋒卻又堅守正道的舉措,能讓HIFIMAN繼續得到了不少專業領域的贊譽,也讓其對於平闆振膜之外的産品線有了一種底氣。

但凡事都有一個屬於它的界限,或者叫規則。HIFIMAN給EF400賦予的能力,已然把技術和市場的平衡點做到了一種最佳的位置,在我們看來這就是它最大的價值,亦是所謂“真平衡”。靈動的張力和靜謐的場控,“大力出奇跡”的音感能夠讓人心很快平靜,這並不是一句矛盾的評價。也可以說,EF400是“平闆耳機的平民級最佳伴侶”,這又是一種“平衡之道”的衍生意義。

當然,這種感覺對於聽者來說很主觀,但又是實實在在的,從質感上來談EF400應該可以對標5000~8000元級別桌麵一體機的一種選擇。從我個人的膚淺見解來說,要體驗當年R2R DAC在NOS模式下的美妙音色,入手EF400的確是明智之舉(OS模式下的聽感會明顯平淡但更加有修飾的圓潤)。

另外,我們也建議,EF400的專長在於純樂器走嚮或者藍調走嚮,激蕩熱烈雖然它能夠從容應對,但感覺也少一些也不妨,這就又給我們的耳機甚至音箱選擇指了一條路。不過,我想問問邊博士,為啥EF400冇有藍牙模塊?雖然藍牙的信號素質不如高端的線材,但有藍牙,會讓更多人喜歡它,畢竟便利。

我來說兩句

猜你喜歡

  • 全新小米開放式耳機亮相,4 月 10 日晚發佈
  • Beats Solo4耳機爆料:配備USB-C接口、續航50小時,售199美元
  • AGM 推出 BUDS 2 TWS 耳機:藍牙 5.3、20 小時續航
  • 索尼 WH-ULT900N 耳機渲染圖曝光:開啓ANC滿電續航30小時
  • Hi-Fi級音質體驗原聲旗艦 vivo TWS 4正式發佈
  • vivo TWS 4 係列耳機正式發佈:陶瓷鎢振膜、55dB 降噪
  • 一加 Buds V 無線耳機開售:38 小時續航,首銷 149 元
  • 一加耳機新功能曝光:視頻錄製時可使用耳機麥克風錄音
  • 倍思推出 W04 Plus TWS 藍牙耳機:42dB 主動降噪,首發價 194 元
  • 創新推出 Zen Air Dot TWS 耳機:24小時續航、藍牙 5.3,99 元